东亭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围绕“14536”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建设美丽文明宜居新东亭。连续三年代表广德接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先后获评广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特别贡献奖”和“一等奖”。

一、做法与成效
东亭乡按照“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分项落实”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按照上下联动、整体配合、协调运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思路,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为统筹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筑牢组织保障。二是完善调度机制。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定期下发工作提示单,明确责任部门、责任村(社区)、责任人员及整改时限,实现各项工作任务的细化、亮化。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将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依据,对思想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惩戒措施,压实工作责任。
(二)强化阵地建设,拓展实践平台。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基础上,高标准建设红立方、新风堂等特色文明实践阵地9处。二是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的原则,全面细化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服务功能。三是拓宽宣传渠道。在传统横幅、标语等宣传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韵动东亭”微信平台,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累计刊播信息850余条。
(三)强化常态长效,丰富活动形式。一是深化移风易俗。率先开展以“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红白喜事简化简办”为主题的“两禁两简”移风易俗行动。2018年,东亭乡成为全省首个实现禁燃禁放的乡镇,《没有鞭炮声 大年更精彩》等典型经验做法2次在《安徽日报》头版专题报道。二是坚持文化惠民。组建红色东亭、“四心先锋”、身边好人、非遗传承等11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相关活动330余场,服务群众9600余人次。三是表彰先进典型。突出榜样引领,累计表彰“东亭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390余人,同时大力宣传,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开展“育苗行动”。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深入开展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残障青少年等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关爱帮扶行动,倾力当好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卫士”。

二、亮点与特色
(一)打造特色实践阵地
一是建成党性教育和文明实践展厅。以特色“竹”文化为纽带,围绕毛竹生长的“扎根、破土、拔节、挺立、成林”五大环节为主线打造五大篇章,展示全乡党性教育和文明实践成果。2019年1月揭牌以来,共接待各级领导参观学习320余批次5800余人次。
二是开辟明德折扇技艺传承“非遗课堂”。挖掘东亭特色竹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非遗传承特色文明实践基地,为广大青少年开展折扇技艺教学。通过非遗展演及互动体验等活动,实现非遗文化在“听、看、玩、做”等形式中与社会公众有效连接,增强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认同,推动非遗文化守护与传承。
三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在颂祥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上,依托集现有集装箱资源,打造“红立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为群众提供党建领航、便民服务、智慧阅读、典型示范等形式多样的“能量”补给,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二)创新特色实践品牌
一是“红色基点”志愿服务项目。结合东亭乡“党小组之家”党建品牌建设,依托强有力的农村组织堡垒,大力开展“政策传声筒”“和谐号移动调解室”“红色星期六”等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发挥农村党员在基层当模范、促和谐的先锋表率作用。
二是“守护非遗·传承万家”志愿服务项目。利用东亭狮舞、娘娘石传说、明德竹扇、唐氏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非遗讲堂、非遗展演、非遗传承等志愿服务活动,用非遗点亮智慧、引领文明、传递情感、凝聚力量,不断推进非遗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三是“叮当骑士”志愿服务项目。契合东亭乡“骑趣小镇”发展方向,以绿色骑行的形式开展沿途垃圾清理以及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政策宣传。既彰显骑行魅力,倡导绿色出行,又能灵活机动,将宣传覆盖到各村民组,目前志愿者红马甲及“叮叮当当”的车铃声已成为“叮当骑士”志愿者的专属标识。
四是“向日葵”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实现“突破村庄地理边界、突破村民身份边界、突破服务方式边界”三个突破,积极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力量,培育以李霞同志为代表的优秀志愿者典型,打造关心女性健康,提高广大妇女群众自我诊断、自我防范能力,增强抗击病魔信心的“向日葵”志愿服务项目。
五是“耆乐融融”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社会特殊群体,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提供生日会、清洁居所、义诊、帮扶慰问等特色志愿服务,引导全社会给予农村困难群众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不断增强特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